如何填補“一老一小”保障短板?人身險公司“八仙過海”各出招
摘要: (記者陳婷婷周菡怡)尊老愛幼的基因與傳統深埋國人骨血之中,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人與兒童的風險保障亦更受關注。
(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尊老愛幼的基因與傳統深埋國人骨血之中,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人與兒童的風險保障亦更受關注。4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獲悉,近期人身險公司紮堆推出麵向老年人和少兒的保險產品,亦有相關文件直言要提高老年人、兒童保障水平。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對於“一老一小”的保障供給不足,險企還需要開發設計更多定製化、個性化的養老保險產品與少兒保險產品。
其中,養老保險方麵,諸多險企欲要打通“險+養+醫”生態圈降本增效,包括泰康保險、中國太保、太平人壽等險企紛紛參與其中。
以泰康保險為例,其自2007年進軍醫養領域,引入美國CCRC持續照護模式,首創虛擬保險與實體服務相結合的“支付+服務”模式。截至目前,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已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西南、華中等核心區域的22個重點城市,可容納約5.5萬名老人,全國已有7家養老社區投入運營,近4500位泰康居民入住社區。
而在少兒保險方麵,近期中國人壽推出國壽錦繡前程少兒保險產品組合,在重大疾病保險組合方麵,該產品涵蓋重大疾病、特定疾病、少兒疾病保障。此外,平安人壽的“少兒鑫福星”保險產品,亦覆蓋重疾、少兒特疾和身故保障等。
此前,愛心人壽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公司發展重點恰是“一老一小”群體健康保障;而慧擇奇點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瀟近期亦表示,慧擇下一步將重點針對老人、兒童群體推出針對性的保險產品,進一步完善家庭保障方案和服務。
“一老一小”保險領域存在哪些機遇?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副主任李文中認為,隨著經濟水平與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國人均壽命不斷提高,2019年已經達到77.3歲,在發展中國家中居於前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未來養老需要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商業養老保險必將在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迎來發展機遇。
“同時,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的衝擊,國家已經放開了二胎政策,這又會給保險公司帶來發展少兒保險的商機。最後,為了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緩解人口老齡化衝擊中的作用,政府也會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與支持保險公司開發銷售相關保險產品。”李文中表示。
的確,政策“風向標”中一直有加強養老、少兒保險建設的聲音。以近日出爐的《關於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為例。在加強養老保障方麵,文件提出,進一步提高投保年齡上限,加快滿足7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
同時,適當放寬投保條件,對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給予合理保障。降低產品價格,簡化投保、理賠流程,積極開發適應廣大老年人群需要和支付能力的醫療保險和老年人意外 傷害保險產品。加強老年常見病的研究,加快開發老年人特定疾病保險。
而在加強少兒保障方麵,文件指出,要圍繞兒童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麵實際需求,積極開發有特色的教育年金保險、殘障兒童保險、兒童特定疾病保險等產品,加大對先心病、罕見病等的醫療保障。
在此之前,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業內諸多人士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如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便於近日表示:“我們一定要看到長壽經濟隨著第三次人口紅利的出現,一種新的消費、新的需求和新的供給也會誕生。”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則提出,少兒保險可提供更多的選擇,如更長、更靈活的保障期限。在產品開發方麵,他建議加大對母嬰保障開發力度,因而今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高齡孕婦增加,可將保險需求往前移,移至懷孕保險領域,包括胎兒畸形等。
李文中建議,整個保險行業要珍視行業信譽與形象,讓消費者認識到在保險公司在人身風險防範與管理上相比其他金融機構具有明顯優勢,並相信保險公司的安全性。保險公司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科技手段的運用,提高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保險公司要不斷提升投資水平,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同時保持較高投資收益水平以獲得在養老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少兒,保險產品,保險公司
